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服务 > > 正文

【速看料】奚巷村的“医”靠

2023-02-20 10:46:52 来源:常州日报 分享到:

□本报记者 孙婕 通讯员 丁文锦

“你准备去外地还是已经在外地了?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在医院最里面的窗口可以办理手续,你到那边去办转诊就可以了。”

眼睛盯着电脑显示的村民情况,一手鼠标灵活点击,一手接着电话。这是记者2月15日见到横山桥镇奚巷村卫生室村医李金时的场景。

电话那头是村里一位60多岁的爷爷,准备去外地就医,询问李金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可以去哪里办理。

下午2点到3点,李金接诊了5个村民,“我们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45分到下午4点半,但是村里老人多,他们起得早,经常提前开门方便他们吃完早饭过来量血压或者看病。下午再延后半个小时,方便下班的村民寻医问药。”趁着看病间隙,李金又梳理起“阳康”病人的随访情况,将之前在本子上写下的村民信息输入电脑形成电子病历。

“现在管理老年人585名,高血压患者324名,糖尿病患者95名,这些都是我重点关注的人群。” 李金说。

说话间,一位村民推门而入直奔李金的位置:“快给我测测血压,昨天医院检查上压200多,吓死我了。”60出头的刘阿姨焦急不已,李金让她先坐会儿休息休息,又问了问最近用药的情况,看着她平缓了一些,才开始测量。“高压120、低压80,没什么问题。你是不是昨天跑去测的?紧张了?”

李金的问题打开了刘阿姨的话匣子:“在这里测惯了,到医院确实有点紧张,昨天一测那么高,我心脏都跟着怦怦跳。”刘阿姨说,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,赶紧来这儿再测测。

宽慰了刘阿姨,李金细心地把她的情况记录在本子上。

“李医生很用心的,哪个人血压情况如何、该怎么用药她都有一本账。我们都说,家里子女都没她清楚我们的用药情况。”刘阿姨说道。

随着就医条件改善,村医的主要工作从看病转向健康管理,李金需要花更多时间随访,“喏,这就是我的服务‘秘籍’。”李金摇了摇手里的记录本。

2000多人被编成了14组,记录本里密密麻麻地写着每组村民的血压、血糖以及用药情况,有些纸张已经脱落,“我经常翻翻,看得熟一些,方便我随访时查看他们的用药情况,监测健康状况。”

在收纳柜里,这样的本子还有十几本。

“有这么多本啊?”

“李医生是我们的‘老’村医了。”正在购药的村民章女士说,“从小看着她长大,以为会去大医院工作,没想到回村为我们服务了。有什么不舒服,第一个想到给她打电话,小毛小病到村卫生室看就行。”

原来李金已经在这里干了20年。2003年从武进卫校毕业后,李金本有望成为乡镇医院的一员,恰逢奚巷村卫生室老医生退休,回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看到医生为村民看病的情况,李金回到了她出生的村庄,继承了上一任的医志,成了奚巷村的村医。用她的话说,还是想为乡亲们多做点事。

一人撑起一个卫生室,成了村民家门口的“医”靠,小小卫生室里,折射出的是民生事。村级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“网底”,负责全村的预防保健和医疗、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工作。如今,乡村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,老百姓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,就医中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已成为过去式,真正实现了“小病不出村”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热讯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